细胞重编程是指分化的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被逆转后恢复到全能性状态,或形成胚胎干细胞系,或进一步发育成新的个体的过程。细胞重编程技术能够改变细胞的命运和功能,使其获得新的功能和特性,是生物医学领域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细胞重编程主要通过递送外源的转录因子系统进入到细胞或动物中、激活或调控内源的命运转录因子表达两种形式实现。近二十年来,细胞重编程技术在调控机制、路径、促进/障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研究,与此同时,细胞重编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涌现出了瞬时重编程、部分重编程、化学重编程等多种改进的细胞重编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细胞重编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细胞重编程行业“十五五”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细胞重编程技术正处于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阶段,其在药物开发、再生医学、疾病建模、肿瘤免疫治疗、表观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单细胞重编程技术、直接重编程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优化与应用、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等是细胞重编程领域研究热点。诱导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性干细胞,其具备胚胎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但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规避了伦理争议,目前已被应用在药物筛选、细胞治疗、疾病建模等领域。
当前,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应用细胞重编程技术来开发创新疗法,如抗衰细胞重编程疗法、心力衰竭细胞重编程疗法等,包括Retro Bio、Altos Labs、YouthBio Therapeutics、NewLimit、Calico、Turn Bio、昕瑞再生、中盛溯源、霍德生物、艾尔普再生医学、极客基因、士泽生物、睿健医药等。
我国企业主要布局iPSCs技术,目前已有多款管线迈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成果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其中艾尔普再生医学在心衰细胞项目开发进度上居全国第一。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细胞重编程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再生医学、疾病建模、表观遗传学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正处于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阶段,市场前景广阔。但细胞重编程技术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伦理与社会问题、重编程机制的深入探究、质量标准和规范的建立等方面。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