钍锕发生器(229Th-225Ac)是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一种,关键组分包括母体放射性核素钍-229和子体放射性核素锕-225,两者的半衰期不相同,其中钍-229可以通过衰变产生锕-225。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指从(较)长半衰期母体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物中分离得到(较)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装置。临床常见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包括钼锝发生器(99Mo-99mTc)、锗镓发生器(68Ge-68Ga)、锶钇发生器(90Sr-90Y)、钨铼发生器(188W-188Re)等,其中钼锝发生器应用最广泛。
钍-229(229Th)是钍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其具有特殊的原子核。作为母体放射性核素,钍-229基态半衰期长,约7932年,可供长时间使用。钍-229是铀-233(U-233)裂变的副产物,主要通过铀-233裂变获得,美国ORNL(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是其主要供应商。
锕-225(225A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可释放的四个α粒子。锕-225半衰期为9.9天,可匹配肿瘤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最火热的α核素之一。锕-225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极小,因此被广泛用于小体积肿瘤、转移性癌症等治疗中。
作为下一代癌症治疗药物开发原料,锕-225市场已吸引诺华、Actinium公司、磐美迪控股、东诚药业等多家企业布局,其中诺华的首个基于锕-225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放射性配体疗法已在国内获批临床。锕-225应用前景广阔,其国产化生产备受韩国、中国等国家关注,其中韩国最早将于2025年中期实现锕-225国产化。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钍锕发生器(229Th-225Ac)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锕-225可以通过钍锕发生器(经钍-229自然衰变产生)、高能加速器轰击232Th、利用回旋加速器对226Ra靶材进行照射、光子辐照等多种路线产生。其中钍锕发生器是获取较高纯度锕-225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上用于临床研究或药物合成的锕-225主要来源。
目前锕-225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中,由于其原料钍-229是从铀-233U衰变获得,而铀-233U为国家战略物资,全球钍-229供应有限,我国市场依赖进口,因此目前利用钍锕发生器生产的锕-225产能规模较小。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提到要提前布局锕-225、碘-123/124、铜-64、锆-89等前景好的医用同位素技术研发。钍锕发生器作为获取较高纯度锕-225的重要方式,随着锕-225研发水平提升、国产化进程推进,钍锕发生器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