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连续两次被国家发改委“搁浅”,但市场化仍是中国未来的方向。日前,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首次被国家发改委提上议程,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除了成品油价格外,政府价格管理要把不该管的坚决放给市场,集中力量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十三五”期间,还要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步伐,推动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逐步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成熟定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成品油完全市场化意味着,定价机制不再需要发改委统一定价,完全由市场供需来决定。有点类似美国的成品油市场。但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成品油完全市场化其实难度不小。
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仍由发改委根据国际原油在十个工作日内的变化率来确定。但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一度跌破40美元每桶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国内油价稳定和减少环境污染,发改委并没有按照原有定价机制进行调整。
并且,中国市场架构远没有具备完全市场化的条件。零售、批发、炼油各环节市场份额仍属少数央企,短短几年难以改变。市场缺乏发现价格和市场化的能力。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成品油价格要做到完全市场化,有两个环节至关重要。首先是生产,国家需要能源安全保障,完全放开上游生产环节的难度非常大。其次是零售批发环节,在目前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情况下,这个环节的市场化难度相对较低。
2015年,中石化已成功出售自己价值1070亿元的零售业务,腾讯海尔等25位投资者成为这些资产的买家。中石油也开始全面整合其管道天然气资产,希望引入外部投资者。两桶油之前的一些动作是在配合国家完成市场化改革。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动作会更大一些,难度也增加。目前,成品油市场完全市场化会从几个试点省市开始改革,很可能会是山东和广东两个省。
其实,对于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各方早已预留多处伏笔。去年10月,国务院在价格改革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加快能源价格市场化”;成品油价在去年底最后两个调价窗口内均“按兵不动”,当时国家发改委就表示,目前正在完善和制定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
但也有行业研究人士表示,真正实现成品油定价市场化必须通过体制改革来保证,成品油市场应引入更多竞争。这个体制改革就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能够有更多的企业能参与,使得这个竞争更加有效,使得这个市场更加有效。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
更多
产业政策请关注新思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