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量子科技发展迅速 推动量子光源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

2025-04-30 16:18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量子科技发展迅速 推动量子光源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

  量子光源,是量子光学系统中产生光量子的装置,作为光子源,其在量子光学系统中不可或缺。
 
  量子光源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输出功率稳定、覆盖波段范围宽、响应速度快、集成度高、可靠性高等。量子光源可以应用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量子计算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能够突破经典算力瓶颈。量子通信利用量子计算为通信数据加密实现安全通信。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量子光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量子科技拥有巨大研究与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量子科技发展极为迅速,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提高量子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以及推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技术规模化应用落地,量子光学系统中各组件小型化、集成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小型化、集成化的量子光源研究极为重要。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光源小型化、集成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光量子平台与芯片技术相结合,使多个光子元器件集成在单个芯片上,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好的特点。量子光源芯片的制造材料可以采用砷化铝镓、磷化铟、碳化硅、氮化硅、氮化镓等。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型材料不断应用,量子光源芯片的兼容性、稳定性、集成度等正在不断优化,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2023年4月,德国汉诺威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合作,研制出了一种完全集成在芯片上的能够发射纠缠光子的量子光源,将量子光源尺寸缩小了1000多倍,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我国,2024年4月,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等机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将氮化镓材料应用于量子光源芯片研制中,通过迭代电子束曝光、干法刻蚀工艺,攻克了高质量氮化镓晶体薄膜生长、波导侧壁与表面散射损耗等技术难题,相关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除此之外,我国量子光源相关研究成果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首次利用新型二维材料NbOCl2的非线性过程实现了46nm超薄的量子光源;中国电科研制出一体式带宽可调量子光源模块,可应用在量子通信系统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QRNG)中,突破了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小型化、芯片化的发展瓶颈。我国量子光源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为量子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