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超声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机器人力位控制、机器人遥控操作、医学影像识别、AI诊断、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核心技术的新型医疗器械。医用超声机器人由多自由度机械臂、超声扫描仪、力控传感器、图像识别系统等组成,能够实现超声检查全流程的无人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超声是医学成像中最有价值的诊断工具之一,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年超声检查量约达20亿次,整体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级。但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水平较弱,超声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超声医生短缺、区域超声结果不互认等问题。医用超声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够提高超声效率与诊断准确度。
医用超声机器人具有可长时间工作、精度高、灵活性强、可重复性好等优势,可替代医生进行甲状腺、颈动脉、肝脏、肾脏、胰脏等部位的超声检查,也可用于远程诊断、远程手术等场景。医用超声机器人在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医院等领域具有广阔推广空间,未来有望实现广泛应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医用超声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基于其应用价值和前景,国内外企业和单位均在积极开发医用超声机器人,包括美国mendaera公司、histosonics公司、以色列EndoCure公司、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合肥合滨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合滨智能)等。随着通信、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医用超声机器人将不断向智能化、小型化、精准化等方向发展。
合滨智能成立于2020年8月,2023年,其自主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产品,获批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远程超声机器人基础上,合滨智能进一步开发出具身智能超声机器人原型机,该原型机由辅助操作机器人、自主超声扫查诊断机器人构成,其不仅能自主完成超声机参数调节、耦合垫放置等辅助操作,还能提升扫查诊断的智能化水平。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医疗,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为医用超声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医用超声机器人有助于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稀缺、效率低等难题,应用前景广阔,但医用超声机器人产业化难度大,目前仍缺乏充分临床验证,未来医学界与工业界需加强合作,加快医用超声机器人临床转化。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