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远程手术被称为第三代远程手术,是以通信卫星为中继站,在手术过程中,主控端操作指令信号从地面上传至卫星,再由卫星下行至患者端机器人,患者端图像从手术室上传至卫星,再通过卫星下行给主控端操作者。
目前远程手术技术已升级至第三代,其中第二代远程手术为兼容5G和常规网络的多网融会技术,对基础通讯设施要求极高,适用于网络通讯设施完善的地区,难以在偏远地区、远洋地区、5G网络通讯欠缺地区开展。相比之下,卫星通信远程手术具有不依赖地面基础设施、不受地质灾害影响、部署速度快、通信链路可靠、覆盖范围广等优势。
通信卫星能够实现地面信号的处理和转发,分为高轨卫星(又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低轨卫星、中轨卫星。高轨卫星具有覆盖稳定、覆盖范围大等特点,但距地高度大,距离地表约36000公里,低轨卫星距地高度为约200-2000公里。截止至2024年底,全球在轨运行通信卫星达8680多颗。近年来,国内外通信卫星数量不断增长,为卫星通信远程手术开展奠定了基础。
卫星通信远程手术双向通信传输距离远超传统远程手术,在视频数据高清传输、数据安全监控、动态通讯网络优化、流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技术要求。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中国卫星通信远程手术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如何降低卫星通信系统传输时延是卫星通信远程手术最大难点之一,相较于高轨卫星,低轨卫星传输路径损耗少,具有低时延、广覆盖、传输速率高等优势,在远程手术方面具有更大应用优势。
目前卫星通信远程手术仍处于发展初期,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成功完成高轨卫星远程手术、低轨卫星远程手术。微创机器人集团率先开展机器人卫星远程手术探索,是第三代远程手术技术开创者,202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荣教授使用微创机器人旗下产品图迈®车载移动手术平台,成功实施了全球首次机器人低轨道卫星远程手术。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相比于第二代远程手术,第三代远程手术——卫星通信远程手术具有不依赖地面基础设施的优势,在海上、沙漠、极地、战区以及太空等特殊区域有着巨大潜力。卫星通信远程手术有望实现全地域、全天候无缝覆盖,有助于促进世界各国医疗资源均衡化,随着低轨道卫星的全面部署,卫星通信远程手术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