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锂硅氧负极材料,指采用预锂化技术制成的硅氧负极材料。预锂硅氧负极材料具备循环稳定性好、比容量超高、安全可靠性高、首效提升显著等优势,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
预锂化技术为预锂硅氧负极材料核心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预锂硅氧负极材料首次库仑效率(ICE)偏低等问题。预锂化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预锂化、锂金属复合预锂化、含锂配合物预锂化、含锂化合物预锂化等。电化学预锂化为传统预锂化技术,具备工艺简单、可有效提升ICE等优势;锂金属复合预锂化指直接使锂金属与硅氧负极材料接触实现预锂化,可细分为锂金属原电池辅助预锂化、锂金属物理辅助预锂化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年中国预锂硅氧负极材料市场专项调研及企业“十五五规划”建议报告》显示,预锂硅氧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机器人制造等领域为其终端市场。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4月,我国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110GWh,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锂离子电池装车量达到184GWh。未来伴随下游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预锂硅氧负极材料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近年来,我国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不断加大对于预锂硅氧负极材料的研究,已取得众多新进展。2024年1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河南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利用化学预锂化策略,使酸性氧化物与碱进行协同反应,再经过退火处理,使可逆硅酸锂与微晶硅实现原位生长,进而制得一种新型预锂硅氧负极材料,目前该成果已被验证具备商业可行性。
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壹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洛阳联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为我国预锂硅氧负极材料主要生产商。壹金新能源专注于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营产品包括预镁硅氧负极材料、预锂硅氧负极材料以及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等,目前公司已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受益于锂离子电池产量提升以及本土企业持续发力,我国预锂硅氧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空间有望扩展。目前,硅氧负极材料已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将为预锂硅氧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