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是一类基于稀土元素(如钇、铕等)、钡和铜的复合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其化学通式为REBa₂Cu₃O₇−δ。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材料在液氮温度(77K)下呈现超导特性,临界电流密度高达10⁶ A/cm²以上,且能在20T以上的强磁场中保持稳定超导状态,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
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的核心生产技术包括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等工艺,通过在柔性金属基底上生长纳米级超导薄膜,实现了高机械强度与超导电性的结合。
2024年全球超导线材市场规模达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超过10亿美元。中国作为核心增长极,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将迅速提升。中国“洪荒70”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了21.7T磁场的突破,医疗领域9.4TREBCO MRI磁体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其成像分辨率较传统3T设备提升3倍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推动超导材料市场的快速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年中国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市场专项调研及企业“十五五规划”建议报告》显示,超导材料的良好发展,促使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的生产仍由国外企业主导,如日本藤仓、美国Super Power企业。
中国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弯道超车,例如上海超导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量产的REBCO带材,临界电流密度达800A/mm²(77K自场),单根长度突破1200米,年产能300公里;西部超导则在核聚变领域建立优势,2024年承接ITER项目核心磁体订单,金额超3亿元,占其业务量的80%。
从应用市场来看,核聚变是目前最大的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需求来源,应用占比在40%左右;医疗MRI领域占比超过20%,如日本东芝研发的9.4T REBCO磁体,重量较传统低温超导磁体减轻80%,已进入欧美高端医院采购清单;其他应用,如电力传输领域,目前正在推广扩大阶段。
新思界
产业研究人士认为,作为高温超导技术的核心载体,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随着国内企业在长带均匀性、成本控制上的持续突破,以及核聚变、新能源等场景的需求爆发,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有望在未来五年实现“性能跃升+成本下降”的双重突破,成为推动能源革命、医疗升级的关键材料,而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也将持续提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