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构成。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是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碳基负极材料不仅导电性良好,且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制备方法灵活等优点,成为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根据原材料不同,碳基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类、无定形碳、纳米碳等,其中无定形碳中的硬碳、软碳材料最具有潜力价值。根据前驱体来源不同,硬碳材料进一步细分为高分子材料和生物质两大类,其中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是以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为原材料,其来源广泛,且有助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与优化。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年中国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市场专项调研及企业“十五五规划”建议报告》显示,凭借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高等优势,钠离子电池在国内逐渐受到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关注,叠加国家政策重点支持能源电子行业发展,因此未来我国钠离子电池行业规模有望不断壮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市场需求释放。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约为1.4GWh,需求量约为11.5GWh,预计2025年出货量有望超过6.0GWh,需求量将达到28.0GWh。
随着行业研究进程加快,2020年来我国相关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专利数量在不断增长,如深圳宁宇新材料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一种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苏州大学的“一种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等。
我国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市场参与企业包括浙江卡波恩新材料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阳润竹(湖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2025年7月,新阳润竹(湖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0吨新能源钠离子电池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以及10000吨超细竹粉(以竹代塑)”项目获得湖北通城县发改局批准。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来源广泛,成为最具应用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伴随着生产技术水平进步、下游应用领域拓宽,我国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从而为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行业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同时我国已有企业具备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量产实力。因此,我国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较为可观。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