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智慧城市 > 智慧产业 >

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让标准先行

2016-01-08 19:41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让标准先行
 
        推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首先标准化要先行。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

        《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等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等5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包括《中国制造2025》中10大应用领域在内的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但制造环节无法互联互通等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跨行业、跨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日益迫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此时联合制定并发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立项提供依据

        《建设指南》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及制修订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对智能制造标准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依据《建设指南》的相关要求,充分结合我国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总体发展布局,适时制修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标准,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推动解决制造环节互联互通、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问题

        《建设指南》全面纳入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基础通用、关键技术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并对已制定、制定中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以聚焦制造业优势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通过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重点解决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

明确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理念

        《建设指南》依据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基础差,行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性,突出强调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制定与产业化;它的部分内容充分借鉴了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标准化内容,也将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适时转化为国家标准,以建设一个兼容性好、开放性强的标准体系。

有利于建立与时俱进、持续进行的标准完善机制

        智能制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庞大系统,产业界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随着智能制造技术、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此,《建设指南》每2~3年都会进行修订,这样一来,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不断完善,并且与时俱进。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行业分析师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具有较强综合性,不仅仅是单一技术和装备的突破与应用,而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集成,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此次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将会使智能制造的发展更加规范,有利于智能制造的长远发展。

        更多智能城市资讯请关注新思界综研!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