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规划 > 产业分析 >

智能停车三免政策将停止 重资产模式走向终结

2016-04-08 18:48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智能停车三免政策将停止  重资产模式走向终结

  在过去的2015年,发改委分别在融资、停车场/库建设、停车费定价三个方面大开绿灯,鼓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民营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领域。2016年初,在十几个试点城市,数以千亿计的停车专项债会得到发改委的放行,投入到各地的停车场建设之中。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政策,刺激停车场建设,停车场信息化、智能化被频繁提及,政府鼓励停车APP介入停车市场。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运用车牌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电子支付等科技手段,停车场系统正在从传统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停车迅速兴起。智能停车市场的广阔前景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的创业公司及投资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很多智能停车企业甚至推出“三免政策”,即免费安装、免费维护和免费升级来吸引用户。
 
  然而近日,易米智能停车APP厂商在官方微信上发布文章《出于良心和责任,易米必然不能永久免费》,宣布将对原本对停车场客户实施的“免费安装、免费维护和免费升级”的三免政策将进行改革,不能永久“免费”下去。这则消息再一次把智能停车领域的重资产模式推到了聚光灯下。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智能停车企业不约而同选择“三免政策”这样的重资产模式呢?目前,智能停车主要有四类玩家。第一类是创业型公司,如停车百事通、ETCP、丁丁停车等;第二类是停车场设备供应商,如捷顺科技、安居宝等;第三类是市政交管部门,如深圳的宜停车和上海停车;最后一类则是BAT,如微信的微停车等。
 
  在四类玩家中,其中创业型企业与其他三类资源丰富的玩家相比,或是相对缺乏停车场客户资源,或是相对缺乏停车位数据资源,或是相对缺乏庞大的流量资源。所以,从一开始选择进入智能停车领域,创业型企业要克服的困难比其他玩家多得多。其中第一个难题就是,创业型企业如何获得在停车行业的一席之地。
 
  面对这个问题,重资产模式以其“快刀斩乱麻”的风格,获得了不少智能停车创业企业的青睐。对于走“重资产”模式的智能停车创业,“三免政策”的好处首先在于解决了它们的“入场券”问题,本质上是利用“价格战”,与传统停车场设备供应商形成对比,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停车场资源。
 
  但同时,“三免政策”俨然是一把双刃剑。“重资产”模式除了需要这类智能停车创业具备超强融资能力,用以支持初期停车场设备安装外,它们还需要一支庞大的线下团队用以维护、响应停车场的各类需求。占有的停车场数量越多,线下团队就可能随着维护量的增多而越来越庞大。员工人数的快速攀升,不仅仅是经营成本增加,而且公司管理的难度也将陡然增加。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行业分析师表示,2016年伊始,互联网停车企业已纷纷上演“批评”与“自我批评”,整个停车行业仿佛集体陷入沉思。伴随资本寒冬,2016年智能停车企业应该从狂热入场转到理性思考,资本迫使这些创业企业摒弃虚假繁荣、用更诚实的目光审视市场。“三免政策”的停止也标志着智能停车“重资产模式”将很快走向终结。目前,对这些创业公司来讲,应该重点聚焦线上用户拓展和模式完善,同时继续深耕停车场,利用好现有车场,进一步完善智能停车场的生态化建设,为此必须聚焦资源,夯实业务,力求将现有业务做到极致,完成从资本到资产再到用户规模的完美跨越。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5-2019年中国专业停车场服务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