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机电装备 > 聚焦 >

硅光陀螺体积小、成本低 重庆自行者科技率先实现量产

2025-11-04 15:50      责任编辑:王一盏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硅光陀螺,也称为硅光子光学陀螺仪,是在传统光纤陀螺基础上,利用硅光工艺将各分立光学器件进行一体化集成的装置。

        陀螺仪是测量载体运动角加速度的仪器,根据技术路径不同分为机械滚珠轴承陀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MEMS陀螺等。光纤陀螺具有精度覆盖最广、抗振动性好等特点,但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等挑战,难以大规模推广,MEMS陀螺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但精度较低,难以满足高端领域应用需求,硅光陀螺采用硅基异质异构集成技术,将传统光纤陀螺分立光学器件高度集成于单芯片,因此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具有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可全天候工作、数据更新率高等特点,在低空经济、机器人、智能驾驶、核潜艇等领域应用前景可观。硅光陀螺作为惯性导航系统核心部件,关系着惯性导航系统载体定位感知与运动控制安全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全球及中国硅光陀螺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24年我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规模约为355亿元,2017-2024年期间其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5%。在此背景下,我国硅光陀螺市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硅光陀螺技术壁垒高,全球参与硅光陀螺研发、生产的企业较少,包括美国ANELLO Photonics(阿诺罗)、中国重庆自行者科技等。重庆自行者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高性价比惯性产品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重庆自行者科技率先研发出国内首款全国产化三轴硅光陀螺,该产品性能领先全球,彻底打破美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并在2024年12月成功入选《第三批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名单》。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硅光陀螺性能优、体积小、成本低、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有望实现对光纤陀螺、高性能MEMS陀螺的部分替代。在智能化、无人化、隐身化发展趋势更加突出,促使惯性导航系统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惯性导航系统市场对陀螺仪精度和成本要求提升、硅光半导体技术进步影响下,硅光陀螺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陀螺形式,市场发展前景可观。重庆自行者科技已率先实现硅光陀螺产业化,对推动我国传统陀螺仪行业智能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