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生物航煤商业化进展加快 市场发展前景好

2025-11-03 16:20      责任编辑:王颢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生物航煤商业化进展加快 市场发展前景好

       生物航煤作为全球航空业碳减排的核心路径,正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这种以动植物油脂、餐余废油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通过加氢处理或费托合成工艺转化为符合国际适航标准的燃料,全生命周期可降低50%-85%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全球及中国生物航煤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石化是亚洲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镇海炼化建成我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年加工能力为10万吨,下游用户除国内航空公司外,还包括波音、空客等。

        当前,全球生物航煤市场呈现“政策驱动、产能扩张”的特征,中国生物航煤商业化进展加快,政策试点与技术突破并行,如2024年9月启动的SAF应用试点已覆盖12个航班,2025年3月起北京大兴等4个机场的国内航班常态化加注1%掺混比例的生物航煤。

        生产企业方面,中国石化镇海炼化10万吨/年装置实现稳定运行,年处理量相当于千万人口城市的地沟油回收量,其生产的生物航煤已应用于空客天津总装线及东航、南航等国内外航线。此外,嘉澳环保、君恒生物等企业加速产能布局,预计2030年国内SAF产能将超200万吨。

        产业竞争格局方面,生物航煤市场呈现“国际巨头主导、国内企业突围”的态势。芬兰耐斯特(Neste)以30%左右的份额占据全球市场领先地位;中国企业则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崛起,如中石化镇海炼化生产成本较国际同行低15%-20%;嘉澳环保通过欧盟ISCC认证打开出口通道。

        技术路线上,加氢处理(HEFA)仍是生物航煤生产技术的主流,但费托合成(FT)、醇制喷气燃料(ATJ)等新技术加速商业化。市场应用上,货运航空成为全球生物航煤市场增长亮点,顺丰航空等国内企业也启动生物航煤验证飞行,货运领域需求增速预计达20%左右。

        新思界产业研究人士认为,随着国产C919等机型全面适配生物航煤,以及加氢站、混配中心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物航煤这一绿色燃料将在航空业碳达峰进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中国凭借原料资源、成本控制和政策支持的三重优势,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覆盖原料收集、生产转化、储运调配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供应链的核心参与者。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