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机电装备 > 聚焦 >

深海采矿车为深海采矿作业装备 我国自主研发实力不断增强

2025-10-09 16:55      责任编辑:王一盏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深海矿产资源是分布于水深超过1000米海域的矿产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等类型,这类矿产资源富含锰、镍、铜、铅、钴、锌等多种金属元素,具有极大开发价值。深海采矿车,是行走在海深5000-6000米的深海采矿作业装备。

        在“海洋强国”建设大背景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深海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油气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为深海采矿车这类深海采矿作业装备生产、应用提供有利条件,例如2023年《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2024年《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年《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

        2025年7月,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发布T/CIET 1415-2025《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车》团体标准,该标准对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车构成、原理图与基本参数、检验与运行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中国深海采矿车市场专项调研及企业“十五五规划”建议报告》显示,多金属结核多分布于4000-6000米深的海底,目前全球储量达3万亿吨,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区,而在2017年我国获得东太平洋专属勘探权。在此背景下,我国深海采矿车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

        我国参与深海采矿车研发、生产的企业和机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

        202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西太平洋海试中突破4000米水深大关(达4102.8米),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标志着我国具备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能力。2025年8月,中国海洋大学取得一项“一种具有减黏及防打滑功能的深海采矿车”专利,该发明有助于解决深海采矿车出现的打滑、越障困难的问题,进而提高采矿效率。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海域面积辽阔,在政府大力支持海洋资源开发利好下,我国深海采矿车市场需求空间较为广阔。随着研究持续深入,我国深海采矿车行业自主研发水平在不断提升,从而推动该行业商业化发展进程加快。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