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本土全氟质子交换膜企业崛起 推进国产替代

2025-11-08 11:25      责任编辑:慕羲和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本土全氟质子交换膜企业崛起 推进国产替代
 
        全氟质子交换膜是一种具有质子选择性透过特性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优良的质子传导性、耐热性能、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化学稳定性能等特点,可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介质等苛刻条件下使用,主要应用于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和绿氢制备等领域。具体而言,全氟质子交换膜可作为燃料电池膜用于生产燃料电池堆;作为电池隔膜用于生产液流电池;作为制氢薄膜用于制造PEM电解水制氢设备。
 
       全氟质子交换膜对材料有较高的要求,能实现其关键材料——全服磺酸的企业极少,膜的生产过程还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加之较长的客户认证周期及复杂的认证过程,使得全球全氟质子交换膜掌握在科慕、戈尔等少数企业手中,尤其是科慕、戈尔,在全球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和绿氢制备等应用市场有较高的认可度,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全球节能降碳政策的实施及绿色能源产业的兴起,氢燃料电池、制氢及液流电池技术持续发展,促使全氟质子交换膜朝向轻薄、高效方向发展。全氟质子交换膜企业针对多领域、多场景的不同需求,开发更多类型的全氟质子交换膜产品,推动了全球全氟质子交换膜的发展。
 
       中国在全氟质子交换膜领域研发时间较短,但受益于国家对氢能等绿色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及完善的产业配套,中国实现了全氟质子交换膜国产化,涌现出多家全氟质子交换膜相关企业,其中,东岳未来氢能、科润新材料两家企业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尤其是东岳未来氢能,在国内较早的实现了从全氟磺酸树脂到全氟质子交换膜的生产,是国内当前技术实力较强、生产规模较大及市场份额较高的全氟质子交换膜生产企业。
 
       中国是氢能大国,在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水制氢等领域均有布局。随着中国氢能产业规模扩张及产品性能要求的提升,中国全氟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整体扩张。新思界发布的《2025-2030年全氟质子交换膜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全氟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超过5亿元。
 
       新思界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内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发展早期,科慕、戈尔两家海外企业在国内全氟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据主要份额,近年来,随着本土全氟质子交换膜企业崛起,国产产品凭借不断提升产品性能、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及较快的需求响应速度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推进国产替代。未来,得益于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及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中国全氟质子交换膜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为此中国全氟质子交换膜企业正借助资本市场,如东岳未来氢能、科润新材料正谋求上市,扩大产线建设及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发展步伐。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