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中国共聚酯前景广阔 外资品牌占主导

2025-09-08 14:18      责任编辑:杨杨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中国共聚酯前景广阔 外资品牌占主导

        共聚酯是由两种或多种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合成材料,分子结构含酯键,赋予其耐候、耐磨、耐化学性等特性。按单体组合可分为四大类:PETG(含少量CHDM,高透明、抗化学)、PCTG(含高量CHDM,高抗冲、耐温)、PCTA(含间苯二甲酸,耐热性强)、Tritan(改性PCTG,耐高温),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医疗等领域。

        近年来,中国共聚酯销售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一方面,中国共聚酯行业近年来进入到了产能扩张期,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投产,中国共聚酯行业产量逐年增长,推动企业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量;另一方面,除了家电领域外,共聚酯产品在食品饮料、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加,促进中国共聚酯产品需求量整体增长,进而推动销售量的增长。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全球及中国共聚酯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PETG产量超过4万吨。

        共聚酯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原材料配比、工程设计、化学反应工艺路线、生产中的反应机理和过程控制等。这些关键技术均需要多年的研究开发和工艺经验的积累才能有效运用,从而生产出具备质量稳定、合乎客户需求的产品,因此行业技术壁垒较高,生产企业不多。

        国内基于CHDM的PETG和高耐热PCTG共聚酯产品企业可分为外资和本土两大阵营。其中,外资企业以美国伊士曼公司、韩国SK公司代表。美国伊士曼公司是最早拥有PETG原料生产技术的公司,现拥有易事达(Eastar)和事倍达(Spectar)两大系列的PETG共聚聚酯,已经投入中国市场,并已形成多种系列商品牌号。韩国SK公司拥有Sky Green PETG S2008和Sky Green PETGK2012等牌号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医疗、建筑材料及包装材料等领域。

        本土企业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主。与美国伊士曼公司、韩国SK公司相比,国内企业的共聚酯产品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且关键原料CHDM的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汽车轻量化、电子电器、包装材料和医疗设备等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扩展,以及技术创新对产品性能(如耐高温、高强度、环保特性)的提升,未来共聚酯行业规模将会继续扩大。同时,生物基和可降解共聚酯材料的开发,以及产业链整合与定制化需求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共聚酯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