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牵手乐视后的酷派并未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乐视陷入资金链危机后,酷派也在资金缺口下捉襟见肘,股价暴跌。
“乐视事件”加剧酷派危机
时值上市公司中报披露的末期,酷派已经连续三次发布公告以审计问题为由推迟发布财报。公告显示,酷派截至2017年7月31日的营业收入约为港币27.1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约52%。且集团流动资产已低于流动负债,近期偿债压力加大。
事实上,牵手乐视前,近两年酷派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情节——从2014年初一度占据国产4G市场近半壁江山,到二季度因运营商补贴策略变化调整业务模式,再到年底与360成立合资公司奇酷、并随着2015年年中乐视入股引发与周鸿祎“口水大战”走向“分手”。
2015年,酷派综合收入锐减41.1%。酷派实现利润23亿港元。公告称,主要因为该年度进行业务重组以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而增长放缓。
2016年6月,乐视增持酷派股份至28.9%,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酷派亦希望通过注入乐视生态,从单纯硬件公司变成一个生态型的互联网公司,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这个时间段,根据酷派2016年中报,上半年营收为52.77亿港元,同比下降39.9%。
乐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遇到的麻烦,对低谷中的酷派可谓雪上加霜。11月,乐视控股CEO贾跃亭在内部信中称公司发展节奏过快,供应链压力骤增,对手机业务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受乐视影响,酷派的股价一路下挫。一系列的转型尝试不成功,带来的是市场占有率的不断降低。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格局日益稳定,市场份额正不断集中。
全面收缩国内业务
目前,酷派自有资金还能维持一些产品上市,每个月还有几十万台手机出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海外,目前在美国市场表现不错。中国市场投入上是要求比较高的市场,现在从风险考虑,中国市场投入有所减少。为了不火烧连营,酷派正在全面收缩国内业务,优先发展海外。
在渠道上,公开渠道在重点区域重点省份进行重点投入,由于投入较大,全国的线下促销员已经从3000-4000人缩减到700-800人。运营商市场会重新回归,电商渠道则推出了酷玩系列。
在资金困境外,目前的酷派在品牌、渠道、产品均已处于弱势地位。目前,国内手机日常份额日益集中,二季度的数据显示,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五家的市场份额总量占到77.2%。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表示,苹果、三星、华为、vivo牢牢占领了各自目标消费群体。而酷派从一开始步入手机行业,便集中耕耘与运营商捆绑市场,通过股份等手段和运营商利益捆绑。当运营商补贴政策结束,酷派没有留下自己鲜明的品牌诉求,产品落地的公开渠道弱,随后的转型尝试又都不太成功,持续下坠的市场以及股权和管理层的变动,造成人心涣散,军心不稳的恶果。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年智能手机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