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芯是新型储能系统的核心能量载体,作为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核心部件,主要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类型。其具备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核心特点,直接决定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与运行效率,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基础器件。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全球及中国储能电芯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储能规模化需求驱动下,储能电芯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到240.21GWh,同比增幅高达106.1%。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欧洲、北美等地区对可再生能源配储的强制性政策推动,以及电芯成本持续下降带来的市场扩容。分区域看,中国作为核心生产与消费国贡献主要增量,欧美市场依托政策补贴保持高速增长,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则开始批量释放需求。
受益于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储能电芯产量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生产与供应基地。在技术方面,我国储能电芯行业也有较大突破:大容量电芯已成为行业主流,多家头部企业相继推出超大容量电芯产品,有效降低储能系统整体成本;钠离子电池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相关企业已规划大规模量产计划,成本优势显著;固态电池研发持续取得进展,半固态电池相关项目已启动建设,为技术落地奠定基础。产业链呈现明显的头部集聚特征,少数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与产能优势,在全球出货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
细分技术路线中,锂离子电池仍保持绝对主导地位,在储能电芯整体出货中占比极高,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因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优势,在电力储能领域应用最为广泛。钠离子电池凭借独特的低温性能优势,成为最具潜力的替代技术路线,已开始在北方地区风光储项目中开展试点应用。固态电池则重点聚焦高安全需求场景,目前正处于技术验证向示范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预计未来将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储能电芯行业正从政策主导转向“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支撑”的双轮驱动模式,未来成长空间广阔;需求端,全球可再生能源配储、AI算力中心备电、工商业峰谷套利等场景持续释放动能,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投资机遇集中在掌握大容量锂电核心技术的企业、钠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及海外产能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国轩高科等代表企业在技术研发与海外拓展中表现突出;尽管行业面临海外关税壁垒、技术迭代压力等挑战,但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仍将保持高速成长态势。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