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投资 > 国外 > 产业 >

以何种态度对待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2015-07-03 16:42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分享到:

        1月30日在伦敦商学院(LBS)举行的主题为“亚洲2025:下个十年的亚洲可持续动力”的论坛上,地产大亨王石表示除了建筑相关的领域,万科也在关注机器人产业。而就在31日,美联社在苹果公司公布第一季度财报数分钟之后即发表了题为《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的新闻报道,而这篇报道竟然是由机器人记者编写出来的。

        种种现象无不昭示机器人产业作为人类研发多年并不断突破的朝阳产业正日益崛起。机器和机器人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美好的前景,在今天也局部实现了。但是,另一种担忧也发生了。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也许将来某一天会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这种观点在很多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早就出现,如《机器人战争:人类末日》等。虽然更多的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娱乐,但也有严谨的科学家,如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站出来,警告社会,人工智能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危险。人工智能对人类而言甚至是致命的。

        这些科学家是否在杞人忧天呢?就时间和人工智能的水平而言,目前包括机器人记者在内的人工智能都处于人们可控的情况之下,主要是为人类服务,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但是,并不否认有一种可能,未来机器人可能失控。例如,具有更高智能的机器人可以自我设计以改进自身,使得它们比现实社会的所有人都更聪明。当前机器人产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机器的“智商”越来越高,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就在去年4月份开始一个名叫Nao的人形机器人在三菱UFJ金融集团分行开始他的试验阶段,Nao由法国一公司设计,拥有感官系统,会说19种语言,并能够通过分析顾客面部表情,读懂其情感随后作出反应。

        以目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机器智能化程度来看,未来具备人类智商甚至是超过人类智商的机器人的出现是必然趋势,《黑客帝国》上演现实版也不是不可能。那人类就要坐以待毙或者干脆停止人工智能设计了吗?笔者认为科学研究不应也不会因潜在风险就停步不前,那么在这一潜在风险存在的情况下,人类在进行智能设计时就需要做好防范措施,比如在设计人工智能时预留一个开关或机制,让人类永远拥有控制人工智能的钥匙。再或者各国政府将限制智能机器研究范围或应用范围的强制性政策纳入考虑范围,以保证科学研究不偏离为人类服务的轨道。

        至于人们在设计人工智能的时候预留永远让人控制人工智能的机制,也许还在研究之中,需要时间。但现阶段,机器人尚未具备取代人类的能力,机器人仍然是解放人类的工具。但是,在科技成果为人类带来一次次惊叹,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我们应该思量一下,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众多科技发明,在把人类社会带向更为灿烂的明天时,是否会有偏离航向的危险。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