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镥-177(177Lu)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自主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2025-04-21 17:30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镥-177(177Lu)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自主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镥-177(177Lu)是一种理想的放射性医用同位素,可用于制备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镥-177半衰期为6.67天,衰变过程中释放β射线,β射线能量相对较低,相比其他治疗核素更安全。

  镥-177属于靶向放射性诊疗一体化核素,在临床医学上具有极大应用潜力。镥-177具有精准靶向、副作用小、疗效显著、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由其制备的放射性药物对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种癌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镥-177标记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市场吸引了诺华、礼来、先通医药、云南白药、远大医药、东诚药业、恒瑞医药、核欣医药等多家企业布局。2025年4月,CDE公开受理了先通医药研发的3类放射性治疗药物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的化药仿制药申请生产,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成为国内进度最快的PRRT(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未来有望抢占国内市场先机。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镥-177(177Lu)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镥-177市场规模约92亿元,预计2025-2030年,全球镥-177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并将于2030年达到450亿元的市场规模。镥-177生产需要审批牌照,生产壁垒高,全球范围内掌握镥-177同位素生产技术的企业较少,我国市场需求仍依赖进口。

  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突破、国家政策利好,我国镥-177自主供应能力在逐渐提升。目前我国镥-177生产企业包括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同辐)、四川海同同位素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海同)、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同辐拥有国内首条无载体镥-177生产线,打破了进口垄断,实现了镥-177核素成本下降;四川海同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控股,2024年12月,其医用同位素生产设施项目完成居里级镥-177核素生产热调试,标志着四川海同镥-177核素已具备批量供货条件。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作为放射性医用同位素,镥-177在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靶向放射性药物制备中具有极大应用潜力,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镥-177生产壁垒高,长期以来,我国镥-177及其原料供应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技术突破,我国镥-177核素供应不足、依赖进口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