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促进新能源发展白皮书(2016)》(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国网在电网建设、调度运行、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实现我国新能源高效利用提出了可行性举措,公布了国网公司未来的行动计划和倡议。
《白皮书》指出,2015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144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672万千瓦,连续四年世界第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830万千瓦,81%分布在“三北”地区,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山东、辽宁、宁夏、山西等8个省份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全国14个省份的新能源成为第二大电源,均在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其中甘肃、宁夏、新疆新能源装机占本地电源装机比例超过30%。“十二五”,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分别为34%、178%。
《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风电发电量1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太阳能发电量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新能源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基本保持平稳,全国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1728小时,9个省份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超过2000小时。
按照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工作总体部署,国网公司编制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十三五”电网发展规划(建议稿)》,研究提出2020年建成东部、西部两个同步电网,形成送、受端结构清晰,交、直流协调发展的骨干网架,实现更大范围水火互济、风光互补,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
对此,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4.1亿千瓦,其中风电2.4亿千瓦,太阳能发电1.5亿千瓦。风电开发仍集中在“三北”地区,占全国的75%;太阳能发电开发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达8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青海、甘肃、新疆、蒙西等西部地区;分布式光伏达7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等东中部地区。
此外,过去几年里,为了加大非化石能源占比,国家出台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各个有资源的地方在招商引资中,纷纷将新能源作为招商重点,各地密集上马风电、太阳能项目,导致现在很多地方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都因为缺乏消纳能力,不得不放弃,中国新能源产业遭遇发展瓶颈。
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国家电网张正陵分析认为,根本原因有四点:新能源开发与市场不匹配、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不足、电源结构不合理、政策机制不健全。因此,亟需进一步加快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新能源在更大范围消纳。
其实,国外也曾遭遇较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但目前已逐渐得到解决,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变电力市场运营方式,建设送电通道(包括与邻国间的互济),进行电价机制改进(如负电价),增加水电、气电等灵活机组等。
2010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将每15分钟调度一次的区域电价市场,改变为每5分钟调度一次的节点电价市场,再加上新输电线路的投运,大幅降低了弃风率;西班牙则因本国拥有大量的抽水蓄能电站,为风电消纳提供了空间;新能源占比达到43.3%的丹麦通过多条大容量输电线路跟德国(1直流、5交流)、挪威(3直流)、瑞典(2直流、4交流)等欧洲邻国的电网互联,总外送和接收输电容量超过总风电装机容量。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特高压远距离输电通道的建设,加强省、区域以及国家间电网的互联,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鼓励火电调峰、增加调度的灵活性,加强新能源建设规划的合理性,推动电能替代、减少煤炭等污染严重能源的直接使用、扩大新能源消纳市场空间,改进发电调度机制、开展发电权交易等。
更多
新能源政策请关注新思界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