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是构建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上层实现数据分析与控制优化、数字化仿真以及生产管理、能耗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工厂计划管控的一系列软件集合,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各个环节之中,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年全球及中国工业软件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工业软件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进程。在全球市场,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700亿美元发展到2019年达到了411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4%;其中,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其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2017年的1295亿元发展到2019年达到了17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4%,远高于同一时期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首先在政策角度来看,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加快发展,国内政府和企业逐渐意识到工业软件的重要性,为此相关政府部门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工业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及转型升级。
另外从市场格局来看,由于工业软件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并不高,导致国内从事工业软件生产方面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市场资源仍然集中于少数大型知名企业手中。具体来看,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可以细分为生产管理软件、研发设计软件、生产控制软件、协同集成软件及工业装备嵌入式软件这几类。其中,研发设计类产品是我国本土工业软件企业的薄弱项目,市场主要由达索、西门子PLM、Autodesk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据着较大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而本土企业包括东方国信、能科科技、鼎捷软件、浙江中控技术等的市场竞争力仍有一定提升潜力。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加快发展,国内政府和企业逐渐意识到工业软件的重要性,为此相关政府部门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工业软件行业持续向好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涉及到控制、研发等技术的高端领域仍由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