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使产业形成类似互联网的生态和形态。产业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可以提升工业生产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工业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产业互联网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制造业、农业、交通、物流、文化、教育、医疗、零售等各个领域。
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国家不断推动工业变革升级,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6-2019年,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49.2万亿元。预计未来5年,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仍将保持12.0%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长,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4.5万亿元左右。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大部分企业为中小型企业,设施设备较为落后,技术水平较低,资金及人才储备不足,整体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成本较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盈利能力弱等问题,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
产业互联网可以整合数据,实现资源合理化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工业4.0”背景下,全球高端产业向北美、西欧地区回流,而受成本上升的影响,全球低端产业逐步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我国工业发展压力日益增大。随着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增多,我国工业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产业互联网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人口及市场规模庞大,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工业门类齐全,供应链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完善,叠加我国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为我国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人才稀缺、网络安全体系不完善、传统产业互联网生态构建能力不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意识较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形成不利影响,未来还需持续进步。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变革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49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以及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扩大的压力下,我国工业必须实现现代化升级,产业互联网作为有效手段之一,未来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