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又称商业智慧或商务智能,最初由加特纳集团(Gartner Group)于1996年提出,加特纳集团将商业智能定义为:商业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商业智能是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程,是一个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然后分发到企业各处用于改善业务决策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各国先后掀起了信息化浪潮,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大量工作,逐渐被信息系统承担起来。在随后的近三十年间,商业智能系统由于可以将企业数据进行整合、提供报表并提出决策依据,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迅速发展成熟起来。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商业智能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我国自2013年以来,在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和海量数据不断积累的背景下,商业智能软件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应用领域在金融业、保险业、电信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开始重视精细化运营,从奋起直追到单点突破弯道超车,由局部最优逐渐向全局最优靠拢,已进入商业智能领域第一方阵,成为发展快速的国家之一。2017年我国商业智能(BI)行业投资规模达到71.1亿元,行业内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商业智能用户主要集中在电信、金融、保险等领域,能源业、制造业随着IT投资建设的深入逐步成为商业智能的新兴市场,政府行业对商业智能的需求也日益壮大,零售、物流、医疗、房地产业开始尝试商业智能的应用,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商业智能发展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