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互联网 > 聚焦 >

大数据催生存储需求 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2018-01-06 18:20      责任编辑:章荣桂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大数据催生存储需求 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有数据的地方就有存储,“大存储”行业产业链可大致分为存储芯片/元器件/核心软件、存储整机和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与存储服务三个层次。存储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半导体制造业、存储介质制造业、数据传输设备制造业与核心软件开发业。存储上游相关硬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市场格局稳定,价格竞争充分,整体来看,有利于存储行业的稳定发展。
 
        中游的存储整机与解决方案一般指利用上游的芯片/元器件和核心软件,组装成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存储系统。从使用场景可以分为消费级/个人存储和企业级/数据中心存储。由于存储行业上游核心软硬件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中游厂商一般采用两种竞争策略:一种是采购上游厂商生产的控制器、RAID卡、硬盘、核心软件等进行组装,甚至直接采购整机进行贴牌销售;另一种是打通上游和中游,自主研发设计核心软件、控制器、接口部件等,再与上游厂商的其他通用部件(比如硬盘、风扇、电源等)进行组装形成整机产品。
 
        系统集成与存储服务是存储的下游行业。由于存储行业终端用户的IT需求往往是综合计算、网络、存储三方面的,但通常情况下行业内厂商专注于存储领域,系统集成能力相对有限,因此需要依靠专业的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终端产品提供。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下游逐渐出现云存储服务提供商。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出具的《2017-2022年中国存储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显示,2014-2016年中国存储市场增长强劲,2014-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市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32.7亿元、151.6亿元和166.7亿元、元,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大外部存储市场。其中,政府、金融、电信行业占据较大份额,教育和医疗行业有较大增长。
 
2014-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14-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数据逐渐成为用户的核心信息资产。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和“RSA后门”事件的影响持续发酵,个人隐私意识和企业数据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国家已将核心IT产品自主可控提升到战略高度,,极大促进国内存储厂商的发展,信息产业核心基础设施的国产化替代趋势正在加快。近年来国内存储厂商开始崛起,整体市场份额逐渐超越国外存储厂商。2016年中国外部存储厂商中,华为、海康、曙光、浪潮、大华、同有、宇视、宏杉、联想、DCN 等国内厂商的总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8%,占据了中国存储市场的半壁江山。
 
        目前近六成的企业已成立数据分析相关部门,超过1/3的企业已实际应用大数据。随着数据集中、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协同作业等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数据价值呈指数上升趋势,数据逐渐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使得存储行业快速升温。新思界行业分析研究员认为,预计未来大数据引出的存储增量需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数据量扩大引起的扩容需求,二是数据分析和处理产生的倍增数据存储需求,三是数据价值被发掘后,企业会对数据的安全保障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而产生更多的容灾需求和备份需求。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