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虫乙酯,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发的季酮酸类杀虫剂,分子式为C21H27NO5。螺虫乙酯是目前唯一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可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同时对瓢虫、寄生蜂等益虫具有选择性,适用于柑橘、蔬菜、啤酒花、土豆、葡萄、棉花等作物。
螺虫乙酯制备工艺为:SN-1中间体、氯甲酸乙酯及有机碱无机缚酸剂(三乙胺或吡啶)进行缩合反应制得。2024年12月,江西汇和化工有限公司取得一项“一种螺虫乙酯的合成方法”专利,即SN-1中间体、氯甲酸乙酯、无机缚酸剂(碳酸盐、碳酸氢盐和氢氧化物中的一种)、胺催化剂和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后进行缩合反应制得,该方法具有收率高、产品纯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年中国螺虫乙酯市场专项调研及企业“十五五规划”建议报告》显示,螺虫乙酯可以和其它药物搭配共同制作药品,2020年来我国螺虫乙酯复配杀虫剂专利数量在不断增长,包括“一种含有螺虫乙酯与溴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一种唑虫酰胺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螺虫乙酯/SPc/dsDpp多元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等。
螺虫乙酯高效广谱,已在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登记上市。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0月22日,我国相关螺虫乙酯登记数量为89条,主要剂型包括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原药、水分散粒剂。
我国螺虫乙酯市场生产企业包括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甘肃兰沃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兰润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等。2024年10月,河北兰润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螺虫乙酯扩建项目”环评文件受理公示。2024年12月,甘肃兰沃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农药原药及农药中间体项目”环评文件受理公示,其中一期项目包括年产500吨螺虫乙酯。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农业持续发展,螺虫乙酯作为一种季酮酸类杀虫剂,市场需求将不断释放。研发力度加大带动下,我国螺虫乙酯生产水平持续提升,相关复配组合物专利数量也在增长,推动该行业良好发展。我国螺虫乙酯市场参与者多为中小微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因此,具有大规模生产实力、产品质量高等优势的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