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乙烯酯(EC)又称为1,3-二氧戊环-2-酮、碳酸亚乙酯等,分子式为C3H4O3,分子量为88.06,在高温条件下多表现为一种透明无色液体,在室温时为多表现为一种结晶固体。与其他化合物相比,碳酸乙烯酯具有透明度高、耐热、强度大、耐酸碱、耐紫外线、易加工等特点,但也有易水解、导电率低等缺点。碳酸乙烯酯中不含任何有害物质,且具有可降解等优点,环保性能十分优异。
现阶段,碳酸乙烯酯的生产工艺已经成熟,大致可分为卤代醇法、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法、尿素醇解法、乙烯与二氧化碳直接氧化法等。其中,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经国内外成为制备碳酸乙烯酯的主流方法。
从原材料角度来看,碳酸乙烯酯的原材料有环氧乙烷、二氧化碳、乙二醇、碳酸二乙酯、乙烯等。其中,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生产碳酸乙烯酯的关键原材料。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整体市场需求较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的产能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有所增长。2023年,我国环氧乙烷产量接近450万吨;二氧化碳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吨。我国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产量逐渐增长,为碳酸乙烯酯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碳酸乙烯酯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其市场发展与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具有一定关联性。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行业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一种储能设备,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带动了锂电池电解液市场需求随之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锂电池电解液产能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有所增长。根据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锂电池电解液产量已经达到100万吨,增幅在15%以上。随着我国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快速发展,碳酸乙烯酯作为生产锂电子电解液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随之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9年中国碳酸乙烯酯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在下游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碳酸乙烯酯产能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有所增长。2023年,我国碳酸乙烯酯产量已经超过8万吨。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大型碳酸乙烯酯企业主要有东营海科、江苏华盛、营口恒洋、石大胜华、青木高新等。其中,石大胜华具有产能规模大、技术先进、产量质量高等优势,已经成为行业内龙头企业。随着我国产能结构逐渐升级,部分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未来碳酸乙烯酯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