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增强聚氨酯(GRPU)全称为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指以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为基体材料,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经连续拉挤工艺生产出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玻纤增强聚氨酯具有模量高、强度高、耐候性好、节能环保、轻量化等优势,在建筑工程、发电系统、海洋防污、集装箱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众多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玻纤增强聚氨酯主要原材料为聚氨酯树脂以及玻璃纤维。我国为聚氨酯和玻璃纤维生产大国,产量长期保持增长趋势。以聚氨酯为例,其具有耐低温、机械性能好、耐磨性佳等优势,在众多领域应用广泛。2022年我国聚氨酯产量达到1641.8万吨,占据全球总产量近五成。受益于原材料供应充足,我国玻纤增强聚氨酯行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成型为玻纤增强聚氨酯生产关键环节,连续拉挤工艺为其常用成型工艺。近年来,伴随研究深入,我国连续拉挤工艺不断进步,利用玻纤无碱粗纱代替传统玻纤毡完成拉挤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原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伴随技术升级,我国玻纤增强聚氨酯产量及质量进一步提升。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中国玻纤增强聚氨酯(GRPU)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玻纤增强聚氨酯应用领域广泛。在建筑工程领域,玻纤增强聚氨酯可用于制造门窗;在发电系统领域,其可用于生产光伏复合材料边框;在汽车制造领域,其可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未来伴随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玻纤增强聚氨酯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
全球玻纤增强聚氨酯市场集中于欧美国家,代表企业包括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德国科思创公司(Covestro)、美国路博润公司(Lubrizol)等。在本土市场方面,我国玻纤增强聚氨酯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昊华科技、德毅隆、中国巨石等。昊华科技为我国玻纤增强聚氨酯代表企业,目前其正在积极推进年产2万吨车用聚氨酯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该生产线将用于生产玻璃包边用聚氨酯以及玻纤增强聚氨酯。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受益于原材料供应充足以及技术进步,我国玻纤增强聚氨酯产量及质量不断提升。玻纤增强聚氨酯作为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良,在众多领域应用广泛。未来伴随下游需求逐渐释放,我国玻纤增强聚氨酯行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