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亚丙酯(PPC)又名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是一种完全可降解的环保型塑料,原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其一般状态下为淡黄色或白色的透明半固体或固体,易溶于丙酮、苯、氯仿、乙酸乙酯,溶胀于丙酮和乙醇的合理比例溶液,不溶于水、醇及醚类溶剂。
聚碳酸亚丙酯(PPC)在我国已有20多年发展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主要的聚碳酸亚丙酯(PPC)生产国和需求大国。从生产工艺角度来看,国内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生产工艺不断进步,聚碳酸亚丙酯(PPC)行业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国内聚碳酸亚丙酯(PPC)产品主要用于农用薄膜、医用材料、食品包装、粘合剂等领域,随着研究人员在聚碳酸亚丙酯(PPC)改性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以及国内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聚碳酸亚丙酯(PPC)在农用薄膜、医用材料、食品包装、粘合剂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聚碳酸亚丙酯(PPC)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聚碳酸亚丙酯(PPC)是近年来科研人员研究较多的一种可生物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在减少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温室效应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从环保角度来看,未来聚碳酸亚丙酯(PPC)应用前景广阔。
聚碳酸亚丙酯(PPC)属于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塑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陶氏化学、日本三菱化学、韩国LG化学相继投入产品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但由于合成技术不足、产品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不够等原因,多数国际企业相继停止相关产品研发工作。目前,国际上能够实现聚碳酸亚丙酯(PPC)工业化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为美国的Per-muthane公司、Empower Materials公司等。
从国内来看,我国聚碳酸亚丙酯(PPC)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主要研究聚碳酸亚丙酯(PPC)的单位主要是中科院、中山大学、兰化所等,企业主要为南阳中聚天冠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聚碳酸亚丙酯(PPC)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聚碳酸亚丙酯(PPC)产能将达到63万吨/年。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聚碳酸亚丙酯(PPC)产品的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但是下游市场需求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下游其他可替代产品相比,聚碳酸亚丙酯(PPC)在生产技术上的优势仍不明显,产品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改性产品的研发尚未取得实质性发展,产品价格也基本上处于高位,给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整体来看,当前中国聚碳酸亚丙酯(PPC)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仍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