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精氨酸又称(S)-2-氨基-5-胍基戊酸,分子式为C6H14N4O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L-精氨酸外观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L-精氨酸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在医药、保健品、化学合成、食品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
L-精氨酸制备方法包括蛋白质水解法、直接发酵法、化学合成法、添加前体发酵法以及酶法等,其中发酵法在我国L-精氨酸生产企业中应用较多。我国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布局L-精氨酸发酵法的研究,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其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ARG28精氨酸菌株在5L的生物反应器中可生产出132g/L的L-精氨酸,为目前最高产精氨酸突变株。
L-精氨酸主要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学合成、食品加工等领域。在医药领域,L-精氨酸具有调节血压、抗血管粥样动脉硬化、抑制肿瘤生长等功效,可用于生产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及抗肿瘤药物;在保健品领域,L-精氨酸具有调节氮平衡、降低蛋白质异化等功效,可用作营养增补剂;在食品加工领域,L-精氨酸可用作食品调味剂、防腐剂以及添加剂等。
随着下游应用需求日益旺盛,我国L-精氨酸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中国L-精氨酸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L-精氨酸市场规模达到8.9亿元。在全球市场方面,2022年全球L-精氨酸市场规模达到49.7亿元,同比增长9.8%。美国为全球最大L-精氨酸生产及消费国,占据市场近三成份额。未来伴随技术进步以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L-精氨酸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
全球L-精氨酸主要生产商包括日本协和工业株式会社(KYOWA)、日本味之素集团(Ajinomoto)、韩国大象集团(Daesang)、德国赢创集团(EVONIK)、美国Amresco公司等。在本土市场方面,目前我国L-精氨酸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缺乏头部优势企业。我国L-精氨酸主要生产商包括萍聚生物、创之源生物、采薇生物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L-精氨酸在众多领域应用广泛,行业发展前景较好。近年来,受益于技术进步,我国L-精氨酸产能及产量有所提升。在市场竞争方面,我国L-精氨酸行业集中度较低,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具备高端L-精氨酸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占据我国市场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