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主要包括锌溴电池、铁铬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多硫化钠溴电池四大类,全钒液流电池是其中商业化进程最快、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电池。钒电池,又称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容量随着贮液罐的增加而升高。
钒电池具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配置灵活、使用寿命长、容量规模易调节、充放电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模块化程度高、电解液可以循环使用等优点,常作为一种优良的储能系统,应用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特种蓄电、电网调峰、分布电站、交通市政、通讯基站、UPS电源等领域。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7年全球钒电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重点区域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钒矿资源储备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非、俄罗斯、澳大利亚。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全球钒矿储量约为2200万吨,其中,中国储量为950万吨左右,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3.2%。我国丰富的钒矿资源,为钒电池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此外,我国钒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河北承德地区,少量分布在内蒙古赤峰、河北张家口、辽宁省建平等地。因此,我国钒电池企业也集中分布在攀枝花和河北等地。
目前,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特点,存在大量弃风弃光现象,且使用的铅酸电池功率小、容量低、寿命短。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升高,长时储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钒电池是一种良好的长时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有较大发展潜力。随着近几年长时储能技术需求迅速上涨,钒电池市场需求量不断上涨。
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大力推动我国电化学储能站技术升级、推进钒电池商业化进程、提高钒电池渗透率。政策利好下,我国钒电池发展态势良好。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成本较高是限制钒电池发展的核心因素。过去,由于我国钒电池产业链不完整、配套设施不成熟、离子交换膜等关键部件进口依赖度高,钒电池成本偏高。随着我国钒电池产业链的不断建设、相关产品研发技术水平和性能不断提升,我国钒电池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市场国产化率逐渐提高,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