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羟基丁酸酯(PHB)是一种以3HB为单体的短链均聚物,属于结晶型材料。聚羟基丁酸酯是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主要类型之一,与PHBV等其他PHA类型相比,聚羟基丁酸酯的强度较高,但其加工性能、韧性较差。聚羟基丁酸酯熔点接近热分解温度,因此热加工窗口较窄,主要用于注塑、纤维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聚羟基丁酸酯(PHB)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聚羟基丁酸酯具有高结晶度,结构规整、质硬而脆,现阶段,全球从事聚羟基丁酸酯研究和生产的企业有美国New light公司、天安生物、意大利Bio-on、中粮生化、Biomers、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北京微构工场等。
聚羟基丁酸酯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在医用材料、可降解塑料、一次性餐具、眼镜框、包装、污水处理、玩具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医用材料领域,聚羟基丁酸酯可用于制备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等;在包装领域,聚羟基丁酸酯降解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符合当下绿色、环保发展观念,未来应用潜力巨大。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聚羟基丁酸酯技术较为先进,应用场景广泛。在生产方面,微生物发酵法是聚羟基丁酸酯主要生产工艺。聚羟基丁酸酯生物相容性好,但材料脆性大、热稳定性差,近年来,为扩大应用场景,国内外企业开始对聚羟基丁酸酯材料进行改良,如添加PSPH聚合物、增加第二单体形式等。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微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酵而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脂肪族共聚聚酯。PHA于上世纪末开始产业化生产,但由于生产成本高,PHA产业化进程缓慢,但基于PHA广阔应用前景,全球PHA研发热情较高。目前PHA已升级到第四代,分别为PHB、PHBV、PHBHHx、P34HB。随着相关技术进步,PHA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PHA规划产能将达到45万吨左右。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聚羟基丁酸酯是商业化最早的PHA类型,凭借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聚羟基丁酸酯在包装、医用材料等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聚羟基丁酸酯热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市场应用,但随着改性研究不断深入,聚羟基丁酸酯性能在不断提升,未来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