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素是从天然纤维素中提取的直径在100nm以下的纤维聚集体。根据制备工艺不同,纳米纤维素可分为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细菌纳米纤维素(BNC)、纤维素纳米晶体(CNC)、静电纺丝纤维(ECC四)大类,其中纤维素纳米纤维技术成熟,是目前市场主流产品,占比达到80%以上。
纳米纤维素来源广泛,原材料涉及到秸秆、木材、废纸、蔗渣等。纳米纤维素直径小,具有活性高、比表面积大、透明度高、可再生、可降解等多重优势,广泛应用在废水处理、能源、食品、造纸、电子、生物医学、3D打印等领域。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制备技术不断进步背景下,纳米纤维素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纳米纤维素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纳米纤维素市场规模约为23.8亿元,行业产量约为2.2万吨,预计2022-2026年,全球纳米纤维素市场将以18.6%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26年达到60.0亿元左右。从下游来看,食品是纳米纤维素主要应用场景,占比达三分之一,其次是造纸,占比约30.0%。
全球纳米纤维素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其中欧美企业凭借技术先进、先发布局、设备完善等优势占据高端纳米纤维素市场主要份额。纳米纤维素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拥有纳米纤维素量产能力的企业较少,主要包括瑞典Innventia、美国Cullu Force、Fiberlean、Borregaard等。我国纳米纤维素相关研究机构有天津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等,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纳米纤维素相关研究成果持续增长。
纳米纤维素制备技术多样,分为机械法、化学法、生物法、化学+机械法等,其中化学法又分为酶水解法、酸水解法等,机械法包括球磨法、高压均化法、高速搅拌法等。目前全球纳米纤维素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由于产量低、制备难度大,纳米纤维素距离规模化应用仍较远。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纳米纤维素性能优良,且原料来源广泛,是石油基产品的优良替代品,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背景下,纳米纤维素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来看,受技术限制,全球纳米纤维素生产规模较小,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实用化、商业化水平提升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