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硅基负极材料市场渗透率较低 未来行业还需不断探索发展新机遇

2022-09-16 23:25      责任编辑:程玉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根据活性物质不同,锂电池负极材料可分为碳系材料与非碳系材料。其中硅基负极材料是非碳系材料的细分品类,是指以硅为活性物质的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具有容量大、效率高、安全性好、倍率性高、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硅基负极材料产业链上游为石墨、硅合金、二氧化硅、钾盐、无机溶剂、导电剂、其助剂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杉杉股份、贝特瑞、璞泰来、翔丰华、中科电气、凯金能源、石大胜华、新安股份等硅基负极材料生产商;下游为消费、动力、储能电池等应用领域。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石墨、钾盐、二氧化硅等为硅基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2021年国内天然石墨产量为75.2万吨,同比增长12.9%;钾盐产量为695.8万吨,同比小幅下降1.9%;二氧化硅产量为197.2万吨,同比增长13.5%。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为国内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重点区域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2万吨,同比增长85.1%。
 
  从产业链下游来看,目前动力电池是国内硅基负极材料主要应用领域,近年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带动硅基负极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219.7GWh,同比累计增长163.4%。在此背景下,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在硅基负极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下,其市场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但由于硅基负极材料成本较高、技术尚未完善等因素,目前国内负极材料市场仍以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为主流产品,2021年硅基负极材料市场渗透率仅不足3%。未来随着本土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国内硅基负极材料成本有望不断降低、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员表示,近年来,在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以及下游需求增加驱动下,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发展前景较好。但目前国内硅基负极材料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未来行业还需不断探索发展新机遇、提高技术水平。2020年9月特斯拉推出的4680电池在电芯容量上达到了最新突破,目前其量产进程正不断加快,预计2023年将是其规模化应用元年,在此背景下,作为其主要原材料的硅基负极材料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关键字: 硅基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