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高分子(LCP)又称液晶聚合物,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相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按照分子链结构不同,液晶高分子可分为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和主链型液晶高分子两类。液晶高分子外观呈米黄色或白色不透明固体粉末状,具有耐辐射、热稳定、耐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领域中。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中国液晶高分子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2022-2027年投资可行性咨询报告》显示,随着5G时代到来,我国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对信号传输设备提出更高要求,液晶高分子具有介电损耗低、材料稳定性强等优势,在基站端和手机端获得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我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液晶高分子消费国,占据全球总消费量近五成。
电子电气为液晶高分子最大需求端,需求占比高达70.0%。电容器、连接器、线轴、印制电路板(PCB)、发光二极管等材料表面装配焊接技术对液晶高分子应用较广。我国印制电路板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球市场具备竞争优势。据中电材协电子铜箔材料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印制电路板行业产值达442.0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近五成。市场需求旺盛拉动我国液晶高分子行业快速发展。
液晶高分子成型加工性能优良,制备方法包括吹塑法、挤出法、溶液浇注法以及注塑法等。目前,注塑法为液晶高分子主要制备方法,将原材料置入注射机,经高温加热,利用专用模具使其成型冷却,经涂复、干燥等流程最终制成液晶高分子。液晶高分子加工成型过程中对设备要求不高,但需对温度及注射压力进行严格把控。
受行业技术壁垒较高等因素影响,我国液晶高分子市场被海外企业垄断,行业集中度较高。日本住友化学、美国泰科纳公司、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宝理集团为全球知名液晶高分子材料供应商,占据我国市场较大份额。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以普利特为代表的我国本土液晶高分子企业不断积累生产经验,产品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我国液晶高分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5G时代下,液晶高分子市场应用前景广阔。随着下游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国产液晶高分子材料将获得巨大发展空间,本土企业研发积极性不断提升,将推动行业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