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薄膜(PI膜)属于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以聚酰亚胺为主体,经流延、拉伸等过程制作而成。聚酰亚胺薄膜用途较多,可以广泛应用在LED显示屏、触摸屏、电气绝缘系统、航空航天、电子基材等领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年聚酰亚胺薄膜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聚酰亚胺薄膜市场需求开始往多样化、高端化趋势发展。柔性电路(FPC)板通常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基材制成,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领域,2021年我国柔性电路产量达971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随着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聚酰亚胺薄膜将拥有广阔市场空间。
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由聚酰亚胺决定。聚酰亚胺作为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具有极高化学稳定性,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目前,聚酰亚胺主要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中,行业发展态势良好。聚酰亚胺主产地为我国、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聚酰亚胺龙头企业多集中于美国和日本,占据全球市场近60.0%的份额。虽然我国聚酰亚胺行业发展势头正猛,但与海外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这将对下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造成阻碍作用。
在全球市场中,聚酰亚胺薄膜龙头企业包括杜邦、种渊化学、宇部兴产、三井化学等。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杜邦Kapton,作为高性能薄膜类产品之一,位居全球销量榜单第一,在工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获得广泛使用。据杜邦企业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16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0%。
在本土市场中,受技术等因素限制,国产聚酰亚胺薄膜市场渗透率较低,海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近年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我国本土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企业逐渐开始向高端产品发力,达迈科技、瑞华泰、桂林电科院等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未来我国聚酰亚胺薄膜自给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聚酰亚胺薄膜主要用于电子基材和电气绝缘系统等领域,在下游半导体等产业发展带动下,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需求平稳增长。在市场竞争方面,受技术等因素限制,海外品牌占据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主导地位,随着技术不断创新,进入布局企业数量开始增多,国产聚酰亚胺薄膜市场渗透率将获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