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二氧化碳作为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是回收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生物利用、地质利用、矿化利用、化工利用等方法。
2017-2021年,随着二氧化碳驱油、食品以及饲料等领域二氧化碳利用量增加,以及二氧化碳在机械加工、焊接、炼钢等领域消耗量的增长,中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领域二氧化碳消耗量呈不断增长态势。然而,相较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现阶段国内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量仍很小。
从各细分领域发展状况来看,二氧化碳化学利用方面,除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小苏打、碳酸氢铵化肥、水杨酸等化工品外,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化工利用的技术水平整体处于中试阶段,其中,重整制备合成气、合成可降解聚合物、合成有机碳酸酯等技术已完成示范研究,合成甲醇、合成聚合物多元醇、矿化利用等技术进入中试阶段。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中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在二氧化碳驱油方面,中石油在吉林油田建成国内首个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和驱油等全产业链基地,截至2021年底,累计注气超过225万吨;中石化2021年用于驱油的二氧化碳达31万吨。
二氧化碳生物利用方面,目前二氧化碳生物利用技术主要集中在微藻固定方面。其中,国电蓬莱燃煤电厂已建立10万平方米的烟气养殖微藻基地,实现微藻捕集利用烟气CO2制取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工程示范。除此之外,安泰恩懿微藻养殖固碳一期示范项目于2021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22年5月初进行试生产,目前已正式投产,该项目达产达效后可年产藻粉13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1000余吨。
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方面,目前相关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各类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技术,如利用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制备纳米碳酸钙等。同时,国内已开始进行二氧化碳矿化利用试验,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四川达州开展了5万吨/年钢渣矿化工业验证项目;四川大学联合中石化等公司在低浓度尾气CO2直接矿化磷石膏联产硫基复合肥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已掌握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相关的技术,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建设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项目,但受技术因素等限制,当前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价格的要求。因而未来我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行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