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单异丙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国家强化农药管控或将冲击市场

2022-07-25 20:14      责任编辑:慕羲和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单异丙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国家强化农药管控或将冲击市场
 
        单异丙胺又名一异丙胺、甲基乙胺、2-氨基丙烷、异丙基胺,是一种低碳脂肪胺,化学式为C3H9N,密度为0.69 g/cm3,为无色有挥发性的液体,有氨气味,其水溶液呈碱性,和空气的混合物爆炸性强,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单异丙胺作为一种含氮的低级脂肪醇胺,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橡胶助剂、染料等领域,尤其是在农药领域,其应用量相对较大。
 
        在2000年以前,中国曾经是单异丙胺净进口国,国内单异丙胺消费市场依赖于进口产品。进入WTO,得益于国内医药、农药等生产领域的迅速发展,单异丙胺需求量快速增长,中国单异丙胺工业化生产技术实现突破,单异丙胺生产规模整体性扩大,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向海外出口。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化工及农药产业的外迁促使其在全球单异丙胺领域的生产及消费份额下降。全球单异丙胺生产与消费重心向中国倾斜。
 
        单异丙胺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其生产技术难度较大,在工艺路线选择、核心催化剂的选用及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对企业要求较高,先发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通过专利构筑竞争壁垒,对后发企业的进入形成不利影响。加之单异丙胺规模效益明显,规模化生产能够使单异丙胺企业最大程度的降低原材料采购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效益,这就使得中国单异丙胺产能集中于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德州市德化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手中,行业企业相对较少。据新思界发布《2022-2027年中国单异丙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单异丙胺产量为15.3万吨。
 
        单异丙胺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橡胶、染料、水处理等领域,但其在农药特别是草甘膦、莠去津等除草剂方面的应用规模相对较大,是其主要的需求领域。新思界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农药的管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并将“10%草甘膦水剂”、“莠去津”列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未来,随着农药管控及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草甘膦及莠去津的生产或将受到政策的影响,进而对单异丙胺市场需求造成一定的冲击。
 
关键字: 单异丙胺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