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预硫化一般采用电子束(EB)预硫化技术,EB加工技术属于辐照加工技术的一种,因此轮胎预硫化也被称为轮胎EB预硫化、轮胎辐照预硫化。轮胎预硫化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激活橡胶分子,使其产生橡胶大分子自由基,进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可增加橡胶的机械强度,提高轮胎品质,并具有降低环境污染、节省能源的特点,目前在全球轮胎行业中已被广泛使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轮胎预硫化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新增以及更换需求推动我国轮胎产量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我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89910.8万条,同比增长10.8%。一直以来,我国轮胎行业以中低端产品生产为主,以价格优势进军国际市场,高端市场竞争力弱,企业盈利能力不及海外企业,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轮胎预硫化可提高轮胎品质,因此行业发展受到关注。
轮胎预硫化可采用模块化布局,可直接利用现有轮胎生产线进行嵌入,无需对产线大规模改造。轮胎预硫化属于核技术的一种,核技术也称为非动力核技术,是指除核武器、核电之外的核技术,这一领域市场空间极大,美国核技术产值占GDP比例的3%,我国与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十三五”规划中,核技术被我国政府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政策推动、轮胎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巨大的发展空间,共同推动了我国轮胎预硫化行业逐步发展壮大。
2015年,我国首套EB(电子束)预硫化装置,在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中成功应用。中广核技在国内重点布局核技术产业,辐照加工是其三大业务板块之一,轮胎预硫化即包括在内。轮胎预硫化技术壁垒高,2015年以前,我国市场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相关设备采购成本高。虽然现阶段我国轮胎预硫化技术瓶颈已获得突破,但国内生产企业数量依然少。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山东是我国轮胎生产大省,2021年11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广化学法炼胶、辐射预硫化技术等绿色轮胎生产工艺,鼓励轮胎二次利用,推广废旧轮胎绿色裂解和炭黑再生技术,促进行业绿色循环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轮胎预硫化应用普及率将不断上升,利好轮胎预硫化行业发展,有实力的企业可进入此领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