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根据纯度不同被分为工业级和食品级,其中食品级二氧化碳纯度较高,主要被应用在啤酒和碳酸饮料、烟草、食品保鲜领域,其中碳酸饮料和啤酒占据食品级二氧化碳需求量的90%以上,其次是香烟占比约为6%。
自2014年在国内饮料健康化背景下,碳酸饮料产量持续下跌,在2017年产量约有1750万吨,但在2018年随着新型无糖碳酸饮料的上市,推动碳酸饮料产量呈现增长趋势,到2019年我国碳酸饮料产量约为1845万吨。随着我国碳酸饮料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符合健康理念的气泡水得到市场青睐,国内碳酸饮料产量呈现增长趋势。
我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目前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向中高端方向发展。近五年,我国啤酒产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自2016年的4500万千升下降的3400万千升。受以上两大产业发展影响,在2020年我国应用在啤酒和碳酸饮料领域的食品级二氧化碳约有200万吨,同比增长了3%。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中国食品级二氧化碳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受益于碳酸饮料和啤酒产业发展支撑,以及食品保鲜等新兴产业需求带动,我国食品级二氧化碳产销呈现增长趋势,产量自2016年的18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220万吨左右;销量自2016年的179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219万吨。虽然国内食品级二氧化碳产销不断增长,但产量和销量的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市场供需趋于平衡。
产销的持续增长,食品级二氧化碳市场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在2016年我国食品级二氧化碳市场规模约为12.6亿元,到2020年达到20.9亿元,年复合增长了约为10.6%。就消费需求方面,食品级二氧化碳需求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其中华东是最大市场。
国内主要的食品级二氧化碳生产企业有和远气体、凯美特气体。食品级二氧化碳对于纯度要求较高,且客户壁垒较高,主要客户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元气森林、青岛啤酒等企业,新进入者市场拓展时期较长。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食品级二氧化碳主要被应用在碳酸饮料和啤酒生产中,受益于新型气泡水品牌发展带动,食品级二氧化碳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目前食品级二氧化碳产量和销量基本一致,供需平衡,未来市场发展空间较少。食品级二氧化碳行业发展机遇较少,且进入壁垒较高,新企业进入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