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全氟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核心材料 东岳集团是国内唯一量产企业

2021-10-12 18:03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全氟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核心材料 东岳集团是国内唯一量产企业

  按照氟含量来划分,质子交换膜(PEM)可以分为全氟质子交换膜、部分氟化交换膜、非氟交换膜、复合膜等。其中,部分氟化和非氟交换膜存在化学稳定性较差、氧溶解度低等缺点,全氟质子交换膜性能较优,成为主流产品类型。
 
  在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比功率高、启动快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燃料电池汽车、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PEMFC是以全氟质子交换膜为隔膜,来分隔阳极、阴极以及传递质子,全氟质子交换膜是PEMFC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PEMFC性能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全氟质子交换膜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在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新能源受到关注,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拉动PEMFC需求不断上升,利好质子交换膜行业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球PEMFC市场规模将达到165亿美元以上,全球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左右。全氟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的主流产品,是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全氟质子交换膜代表性产品是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具有机械强度高、质子传导能力强的优点,现阶段,全球仅有这一种质子交换膜用于PEMFC中。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杜邦研发问世,之后,美国戈尔、美国陶氏化学、比利时索尔维、日本旭硝子、日本旭化成等企业也先后具有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量产能力,并对产品性能不断改进。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全氟质子交换膜技术壁垒高,研发及生产难度大,在我国,仅有东岳集团具有量产能力。对比需求,我国全氟质子交换膜产量有限,市场需求对外依赖度大。此外,尽管全氟质子交换膜性能较优,但依然存在耐高温性较差、易发生甲醇渗透、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其工艺技术还需不断改进。总的来看,我国全氟质子交换膜行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跨温区新型全氟质子膜研究被列入,内容包括:兼具低温质子传导能力和高温稳定性的离子聚合物结构设计、全氟离子功能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技术、新型质子交换膜成膜工艺及其工程化制造技术等。这将有助于我国全氟质子交换膜行业生产技术进步、产品性能提升。
 
关键字: 全氟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