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壁垒较高 国内自主生产实力不断增强

2021-08-23 17:37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壁垒较高 国内自主生产实力不断增强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具有发电效率高、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是膜电极(MEA),是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层、扩散层三部分构组成,与双极板组合即构成燃料电池基本单元,其性能直接决定燃料电池性能,具有较高技术壁垒。
 
  燃料电池膜电极需要具有气体传输阻力低、质子传导性高、疏水性优、抗水解性好、机械强度高、导热性优、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燃料电池膜电极是电池动力的根本来源,在材料选择、技术工艺等方面要求高,制造难度较大,因此其成本较高。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中,膜电极成本占比达到3成以上,在燃料电池电堆中,膜电极成本占比达到7成左右。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燃料电池膜电极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利好政策不断推出,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拉动燃料电池需求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膜电极需求规模约为6.5亿元。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预计2021年燃料电池汽车需求增速将加快,利好燃料电池膜电极市场发展。预计2021年,我国燃料电池膜电极需求规模将达到12.0亿元左右。
 
  在全球市场中,美国杜邦、加拿大巴拉德等企业是燃料电池膜电极行业中的领导者。由于技术壁垒高,一直以来,我国燃料电池膜电极市场需求依靠进口,进口膜电极价格高,不利于下游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燃料电池膜电极自主生产势在必行。
 
  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膜电极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武汉理工氢电、苏州擎动科技进入投产期,鸿基创能进入试生产期,此外还有海氢尚新能源、浩能科技、星云智能、泰极动力、科力远等企业。燃料电池膜电极实现自主生产,将打破我国燃料电池膜电极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有利于降低燃料电池生产成本。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国家将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膜电极的产业化制备技术列入“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2021年度重点专项,将推动我国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日益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在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未来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汽车发展趋势。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燃料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使用地域范围广等优点,未来需求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利好燃料电池膜电极行业发展。
 
关键字: 汽车 燃料电池 膜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