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SFT行业前景良好 交通运输是最大下游市场

2021-08-14 17:32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SFT行业前景良好 交通运输是最大下游市场

  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英文简称SFT,是指增强纤维长度在1毫米以下的一类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通常以粒料的形式呈现。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是最先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与一般金属相比,具有质量轻、抗刮、耐腐蚀、电绝缘等优点,与普通塑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刚性、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尺寸稳定性等特点,下游可应用范围广。
 
  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被研发问世,最早采用的纤维是短切玻璃纤维,塑料基体是聚丙烯。之后,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优良性能得到市场认可,应用需求快速攀升。现阶段,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被广泛应用在汽车、船舶、机械、电器、电子、航空航天、建筑、消费品等领域,其中,汽车等交通运输领域是其最大下游市场。
 
  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组分中,常用的增强纤维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其中玻璃纤维应用比例最高;常用的基体树脂是聚丙烯(PP)、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可以是单一树脂,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树脂共混物,其中,聚酰胺应用份额占比最大。短切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是市场中最为常见的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产品种类。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SFT)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在交通运输、电子电器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受轻量化趋势影响,全球市场对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需求不断增长。2019年,全球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市场规模约为124.2亿美元。预计2020-2025年,全球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市场将以3.3%左右的增速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9亿美元左右。
 
  预计未来5年,交通运输领域仍将是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最大下游市场。由于汽车产量不断增加,叠加轻量化需求提升,亚太地区未来5年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需求增速将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增速。全球范围内,竞争力强的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生产商主要是巴斯夫、杜邦、朗盛、帝斯曼、沙特基础等。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与一般金属及普通塑料相比,综合性能更为优良,强度高且质量轻,被研发问世之后迅速得到市场认可,应用普及率快速攀升。受轻量化发展趋势影响,汽车等交通运输领域成为现阶段全球最大的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需求市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在汽车生产工艺不断升级背景下,国内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字: 热塑性塑料 SFT 短纤维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