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膦配体是指与其镜像不相同不能互相重合的具有一定构型或构象的膦配体。根据磷原子的成键不同,手性膦配体可分为膦配体、亚膦酸酯配体、亚磷酸酯配体、亚磷酰胺酯配体等类型。
手性膦配体出现时间较早,1968年,由Mislow和Horner首次合成;1971年,H.B.Kgnan制备出了手性磷配体1,这些配体具有C2对称轴,以酒石酸为原料设计合成的;20世纪九十年代Burk合成了一个新型的手性磷配体DuPHOS;从1991年到1992年,Achiwa制备并 发表了两种联苯骨架的手性磷配体2和3,并研究了此类配体在衣康酸衍生物的不对称氢化中的用途。此后,关于手性膦配体的研究越来越多。至今,人们已经合成了上千种的手性膦配体,手性膦配体的在诸多领域都显示出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原材料获得困难、技术不成熟等诸多困难,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手性膦配体种类不多,且应用领域也比较局限,应用较多的领域有医药、农药、香料等。
也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限制,手性膦配体价格相当昂贵。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21-2025年中国手性膦配体产品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手性膦配体价格在5.5万元/公斤以上。高昂的价格严重限制了手性膦配体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因此国内生产的手性膦配体以出口为主,出口地区为美国、欧洲、日本等手性膦配体应用较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从应用领域来看,医药领域是手性膦配体最主要的应用领域,2020年,中国手性膦配体需求市场中,医药领域应用占比超80%。医药领域之所以成为手性膦配体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因为不对称催化反应合成手性药物是当前药物开发和应用的热点之一。手性药物已在治疗心血管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获得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伴随着手性药物研究的深入,医药领域手性膦配体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新思界
产业分析师表示,不对称催化合成已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有机反应类型中,并开始成为工业上,尤其是制药工业合成手性物质的重要方法。目前不对称催化合成研究依然处在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在其带动下,中国手性膦配体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再加上,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手性膦配体价格将会下滑,也会促使下游用户手性膦配体应用积极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