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三元前驱体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2021-03-03 17:41      责任编辑:张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三元前驱体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前端原料,主要由镍钴锰(铝)氢氧化物组成,主要可分为NCM系列或NCA系列。NCM系列前驱体的制备原料为镍盐、钴盐、锰盐;NCA前驱体制备的原料则为镍盐、钴盐、氢氧化铝。三元前驱体主要的生产方法有高温固相法、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当前共沉淀法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根据新思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三元前驱体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的关键材料,其终端市场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3C电子产品等。受终端市场发展带动,我国三元前驱体产需持续增长,在2019年产量达到3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30%。在需求方面,国内三元前驱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2020年达到30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530亿元左右。
 
  仅就新能源汽车领域来看,在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了10.9%,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约为60 GWh,对于三元前驱体需求量约为12万吨。预计到2025年我国三元电池装车量能够达到290GWh,对应的三元前驱体需求量约为42万吨。
 
  在2019年我国三元前驱体产能约为55万吨,但产量仅为30万吨左右,产能利用率较低。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我国三元前驱体产能集中度较高,CR5占比达到60%,CR10占比为85%。
 
  我国三元前驱体产业正处于低端产能过剩,但高端产能不足状态。目前在三元前驱体领域布局的企业有20多家,主要有格林美、湖南中伟、优美科长信、湖南邦普、华友钻业、长远锂科、美都海创、金驰科技等企业。当前国内三元前驱体生产企业可分为一体化企业,聚焦在前驱体的企业和正极企业,其中一体化企业总产能最高,占比约为55%,其次是聚焦前驱体的企业,占比为23%。
 
  就进出口方面来看,在2019年我国三元前驱体总出口量约为8万吨,主要出口至日本、韩国两个国家。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三元前驱体出口受限,但随着疫情好转,以及日韩电池巨头产能的扩张,带动三元前驱体需求增长,因此我国三元前驱体出口量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士表示,三元前驱体是三元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新能源汽车、3C电子等产业的发展影响,三元前驱体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我国三元前驱体产能较高,但产能大多集中在低端领域,因此产能利用率较低,未来在高端三元前驱体领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字: 三元前驱体 新能源汽车 三元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