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作为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主要是由电解质、溶剂以及添加剂组成,其中溶剂主要起到溶解锂盐的作用。理想的电池级溶剂需要具备高介电、低粘度、低熔点、高沸点、高燃点、低成本等特征。随着锂电池高端化发展,对于溶剂要求提升,单一的溶剂难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因此当前锂电池的电解液均采用混合溶剂体系,主要是碳酸酯溶液。
电池级溶剂的纯度对于锂电池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近几年电池级溶剂的性能在逐渐优化,其中氟化处理和含硫溶剂成为重要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电池级溶剂的氟化处理工艺较为复杂,纯化难度较大,是提升溶剂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6年电池级溶剂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电池级溶剂在电解液中用量占比在82%左右,是电解液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全球以及我国电解液产品的需求量为此快速增长趋势,在2020年全球电解液产量约为35万吨,对于电池级溶剂的需求量约为29万吨,国内电解液的产量约为25万吨,对于电池级溶剂的需求量为19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需的持续攀升,全球电解液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解液需求量约为100万吨左右,对于电池级溶剂的需求将达到85万吨。
从市场竞争方面来看,由于电池级溶剂对于催化剂要求高、提纯难度大,因此国内产能相对较少,以DMC为例,国内大概有90万吨产能,但实际有效产能仅有50万吨左右。国内DMC生产企业较多,但大多只能生产工业级DMC,产品纯度在99.9%左右,不能够满足电池级DMC99.99%或者99.9999%的需求。
当前国内拥有电池级溶剂生产能力的企业仅有不到十家,其中电池级DMC产能市场近一半的份额由龙头企业石大胜华占据,而电池级EC产能主要集中在石大胜华、中科宏业、东营海科、奥克化学等少数企业中,生产技术难度更高的电池级EMC仅有石大胜华、东营海科、辽宁港隆等几家企业能够生产。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电池级溶剂是电解液重要组成部分,受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全球以及我国电池级溶剂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在生产方面,电池级溶剂生产难度较大,市场集中度较高,当前仅有几家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