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成膜添加剂可提高电池性能 低阻抗成膜添加剂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2021-01-27 17:59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成膜添加剂可提高电池性能 低阻抗成膜添加剂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成膜添加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配合使用时,电解液中的溶剂会对电极材料造成腐蚀,会降低电池容量与循环性能。成膜添加剂的作用是形成良好的SEI/CEI膜,使得锂离子可自由进出,而溶剂分子难以通过,维护电极材料性能稳定性,提高电池容量与循环性能。
 
  成膜添加剂产品种类较多,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亚硫酸丙烯酯PS、亚硫酸亚乙酯ES、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乙烯基亚硫酸乙烯酯VES、乙烯基碳酸乙烯酯VEC等。不同的成膜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影响存在差异,其中,VC成膜添加剂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倍率性能、常温及高温循环性能、HPPC性能等,应用比例较高。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低阻抗成膜添加剂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产量不断上升,我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拉动电解液添加剂需求持续增长。2017-2020年,我国电解液添加剂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5%,初步估算2020年出货量接近1.6万吨。成膜添加剂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同步迅速上升。
 
  为降低石油依赖度、调整能源结构,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低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活性会受到影响,锂离子扩散能力减弱,电能传递速度降低,会造成锂离子电池容量下滑、充放电性能下降,在新能源汽车上体现为动力电池续航能力下降。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新能源汽车频繁出现“趴窝”现象,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能力下降问题,2021年1月,工信部表示正在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具体项目包括加快低阻抗成膜添加剂、全气候电池等研发和产业化,重点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低阻抗成膜添加剂中,碳酸甲乙酯EMC在锂离子电池低温充放电性能改进方面表现优异,成为关注重点,石大胜华、山东海科、辽宁港隆等是主要生产企业。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成膜添加剂是锂离子电池中不可缺少的电解液添加剂之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拉动下,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续航能力是新能源汽车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问题突出,工信部正在大力推动突破相关技术瓶颈,低阻抗成膜添加剂行业迎来发展机遇,而我国相关企业数量较少,新进入企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关键字: 新能源汽车 锂离子电池 成膜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