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我国烧碱产能过剩现象明显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

2021-01-25 12:11      责任编辑:周妤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烧碱产能过剩现象明显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

  烧碱,化学名称为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又被称为苛性钠、固碱、火碱、苛性苏打,具有强碱性,腐蚀性极强,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可作酸中和剂、配合掩蔽剂、沉淀剂、沉淀掩蔽剂、显色剂、皂化剂、去皮剂、洗涤剂等,在化工工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自进入21世纪以来,烧碱在我国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也促使其产能和产量的逐渐扩大。
 
  从产品用途来看,在纺织印染领域,烧碱主要作为棉布退浆剂、煮炼剂和丝光剂用于织物的成色;在化学领域,烧碱主要用来生产硼砂、氰化钠、甲酸、草酸、苯酚等化学品;在食品领域,烧碱可以用作柑橘、桃子等的去皮剂,也可作为空瓶、空罐等容器的洗涤剂,以及脱色剂、脱臭剂;除此之外,烧碱还可以用于生产氧化铝、金属锌和金属铜的表面处理以及玻璃、搪瓷、制革、医药和农药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烧碱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市场对烧碱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需求端,2019年我国烧碱销售量达到3194.0万吨,同比增长1.1%;而在供给端,2019年我国烧碱产量达到3464.4万吨,同比下滑0.3%。可以看出,我国烧碱市场供应充足,且产量远大于需求量,产能过剩现象明显。
 
  针对这一现象,国内企业在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在加快布局海外市场。中国是烧碱生产和出口大国,每年的烧碱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固体氢氧化钠领域,2019年出口数量(约58.6万吨)是进口数量(约0.8万吨)的73倍有余;在氢氧化钠浓溶液及液体烧碱领域,2019年出口数量(约56.1万吨)是进口数量(约6.1万吨)的9倍有余。目前,我国烧碱对外出口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贸易顺差。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市场对烧碱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进而促使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但也随之出现产能过剩等问题。在环保政策以及去产能的推动下,我国烧碱行业落后产能不断退出市场,行业结构得到优化,产能过剩现象得到缓解。就目前来看,我国烧碱国内市场需求状况良好,未来随着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完成,行业产量将会恢复增长,对外出口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字: 出口 产能过剩 烧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