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酮,全称为甲基乙基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COCH2CH3,外观呈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丙酮气味,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油类混溶,在市场上多被用于生产硝化纤维素、树脂、四环素、除虫菊酯类的溶剂,选矿剂,脱蜡剂,乙烯型树脂,抗凝剂,稀释剂,萃取剂等。
丁酮在制备方法上主要包括仲丁醇脱氢法、丁烷液相氧化法、丁烯液相氧化法以及异丁苯法这四种。其中,仲丁醇脱氢法有着能耗较低、产率较高、催化剂寿命长、分离工艺简单等优点;而丁烯液相氧化法由于对设备有着较大的腐蚀效果,目前并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另外,异丁苯法,是通过正丁烯和苯经烃化生成异丁苯,经过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丁苯后再用酸进行分解,从而得到丁酮和苯酚,与其他制备方法相比,异丁苯法对工艺设备腐蚀较轻、反应条件温和,有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从需求方面来看,丁酮下游应用领域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胶黏剂、PU及涂料等领域。其中,胶黏剂占据着最大份额,因此其市场发展可以直接影响到丁酮产业。而胶黏剂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处于淡季时期,市场对胶黏剂的消费需求会逐渐减少,也不利于丁酮产业发展;另外,在PU及涂料应用市场中,因为具有其他较多可替代产品,因受替代品争夺市场,丁酮需求有所下降。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丁酮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在需求端,2019年我国丁酮需求量达到20.5万吨,与2018年26.4万吨相比,下滑了近22.3个百分点。而需求量的变动也极大程度上的影响着市场产量的增减,因此在供应端,2019年我国丁酮产量达到36.5万吨,与2018年40.7万吨相比,下滑了近10.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丁酮产业供需增长动力不足,供大于求趋势明显,使得一部分产品被远销到海外市场。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丁酮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数量方面,2019年我国丁酮出口数量达到16.48万吨,同比增长9.4%,与同年丁酮进口数量(约0.04万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另外,在金额方面,2019年我国丁酮出口金额达到16378万美元,与同年丁酮进口金额(约84万美元)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丁酮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国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丁酮行业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产能大幅提高,但由于下游行业需求疲软,使得丁酮企业转战海外市场,目前丁酮出口市场发展较好。但从长远来看,未来我国丁酮企业还需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推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