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 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又叫聚丁烯对苯二甲酸酯,是一种乳白色半透明到不透明、结晶型热塑性聚酯,属于聚酯系列。其主链的几何规整性和刚性部分使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化学试剂性、耐热性和优良的电性能;分子结构对称,满足紧密堆砌的要求,使其有高度的结晶性和高熔点;PBT低温可迅速结晶,所以成型加工性能良好,成型周期短,可制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或薄壁制件。但也存在缺点,比如耐辐射性、耐水解性差,部分溶剂对PBT有侵蚀。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工业上一般是由对苯二甲酸(PTA)或经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与1,4-丁二醇(BDO)经过缩聚反应制得,主要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和机械等领域,可在较宽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且耐热、耐化学药品、电性能优良。
1973年,上海涤纶厂开始研制PBT工程塑料标志着我国进入PBT产业;1996年,仪征化纤公司工程塑料厂引进德国Zimmer公司连续酯化缩聚工艺及关键设备,建成2万吨/年的PBT生产装置,因工艺技术先进,又有自产原料优势,使我国PBT生产大为改观;2006年江阴和时利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在吸收国外先进PBT生产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了连续直接酯化法生产PBT工艺技术的国产化,并实现了从纤维级PBT切片到PBT纤维的完整产业链。此后,我国PBT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PBT树脂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PBT树脂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产能总量为127万吨,其中,长春化工(江苏)有限公司(产能18万吨)、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产能12万吨)、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能10万吨)、无锡市兴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能8万吨)、中石化江苏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产能8万吨)、江苏江阴和时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能6万吨)、新疆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产能6万吨)等,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近几年,受国内环保检查升级,以及部分厂家检修影响,我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部分厂家PBT装置落后,一年之间有半数时间都处于停产状态。新思界
产业研究员表示,国内大部分企业采用的主要是德国吉玛技术,缺乏自主的研发设计。因此,建议在今后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发国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大应用开发,以促进相关行业健康稳步发展。